

-
>
念书,还是工作?这是一个问题
-
>
清明上河图新论
-
>
世界名画家全集:蒙克 北欧表现派先驱
-
>
北京戏剧通史(共3册)
-
>
“百年西泠·西湖风”国际篆刻现场主题创作活动优秀作者作品集
-
>
中国名画家精品集:孙景波
-
>
东方艺术 经典--飨宴与艺术(2006.11 总第122期)特惠装
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曹全碑
¥2.8¥9.8礼器碑: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
¥4.1¥9.6中国历代经典 名帖集成:自叙帖
¥4.2¥9.8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张猛龙碑
¥4.2¥9.8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祭侄文稿争座位帖
¥2.9¥6.6草书行千字文
¥3.7¥8.6枯树赋
¥2.9¥6.6興福寺断碑
¥3.0¥6.8孟法师碑
¥3.3¥7.6孔子庙堂记
¥4.3¥9.8
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版权信息
- ISBN:9787508016658
- 条形码:9787508016658 ; 978-7-5080-1665-8
- 装帧:简裝本
- 版次:1
- 册数:暂无
- 重量:暂无
- 印刷次数:1
- 所属分类:>
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内容简介
《兰亭序》,晋王羲之撰并书。王羲之书法冠绝古今,文章也「高爽有风气,不类常流。」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353),王羲之于春三月三日邀集友人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余人会于会稽兰亭(今浙江绍兴市),作曲水流觞之饮。每人赋诗一首,王羲之应作序一篇。良辰美景、赏心乐事,感时兴怀,妙手偶得,王羲之以神来之笔写下了这篇文章书法双不朽的杰作。
此序真迹已不在世间。据传兰亭真迹由羲之七世孙智永传入沙门,唐太宗李世民寤寐思得此本,遂派萧翼前往辨才和尚处赚而得之。太宗酷爱不舍,死时以《兰亭》殉葬。但《兰亭》摹本甚多,较有代表性者即是《神龙兰亭》和虞世南、褚遂良摹本。
《神龙兰亭》,墨迹,白麻纸本,唐人冯承素摹。行书,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。因引首处有「神龙」二字左半印,故称《神龙兰亭》帖后有赵孟烦等多人题跋。历来评者认为此帖*为接近《兰亭》真迹。明代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云:「《兰亭》出唐名贤手摹,各参杂自家习气,欧之肥,褚之瘦,于右军本来面目不无增损,政如仁智自生妄见耳。此定本(冯承素摹本)从真迹摹取,心眼相印,可以称量诸家《契帖》,乃神物也。」
《兰亭序》文情深厚、悲乐交集,能将自然之美韵、高士之雅情、人生之感慨、魏晋之风度全用笔墨神采表达出来的书法作品口八有《兰亭》。此帖天真自然,挥洒淋漓,看似率意,却笔笔含情。心中无法,而笔笔皆法。书法艺术能传美景、含人情、动人心于此为证,其艺术已臻登峰造极的境界。故唐太宗得《兰亭》后朝夕观览,「玩之不觉为倦,览之莫识其端」。千百年来,人们称之为「天下diyi行书」,临摹《兰亭》,几成学行书者的不二法门。可见此帖的价值和魅力。
冯承素是供奉弘文馆的翰墨之臣,奉唐太宗命摹写《兰亭》,忠实原作。其摹本是供内府收藏和太宗分赐王公大臣的,与其他书家临习本不同。
《临兰亭序》,虞世南临本,墨迹,白麻纸本。此本*早发现于清高宗内府,所藏《兰亭八柱帖》原迹八件之一即虞世南临本,为「八柱diyi」。此本卷末有「张金界奴上进」七字,故又称《张金界奴本》。比本临者书法界尚有争议,一般认为是虞世南。
-
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王羲之尺牍四种
¥2.6¥6.6 -
赵孟頫楷书标准习字帖
¥3.2¥6.2 -
枯树赋
¥2.6¥6.6 -
柳公权传世书法赏析
¥2.8¥9.8 -
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祭侄文稿争座位帖
¥2.6¥6.6 -
中国历代经典名帖集成:曹全碑
¥3.8¥9.8